您的位置:首页 >考试资讯

【课程思政案例】-毕业论文指导

日期: 2023/12/04


案例名称: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主讲教师:朱星星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指导

课程性质:必修

使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所属类别: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学生第七学期必修课。课程主要围绕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步骤、方法等展开教学,系统介绍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及其实施过程、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实操技术。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理论基础及论文写作工作的一般步骤,例如选题思路、开题报告的写作、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及研究论文的写作及格式调整。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课堂互动,并且通过课堂讨论、论文作业实践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毕业论文写作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与新媒体及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研究视角,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思政元素挖掘与思政素材选取

该课程按照“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指导思想,在宏观主旨(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实践)与主题拟定(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素养、失范应对等)两个层面,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锻造学生的党性原则。

宏观主旨上,课程在系统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目标,在党和国家发展及指导思想主旋律的指引下,树立学生正确的理论服务实践、专业技能服务国家建设的担当与使命感。主题拟定上,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既体现着学术眼界与思维建构能力,更需要结合当代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懂政治、知使命。

三、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

1、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学生所处学期为大四第一学期,对本专业的课程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完全知晓课堂要求、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基础、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面临着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任务,具备一定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但处于学业与就业的过渡期,存在一定的迷茫和毕业忧虑

(2)知识特点。《毕业论文指导》是属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指导课,学生可能通过以往的理论学习了解思政与网络传播的关系,但是具体到如何将思政融入科学研究,如何把握好论文写作情景下思政元素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缺乏对于选题价值判断的标准和训练,对深层次的思政内容传播规律了解不多,难做出理论分析。

3学习特点。出于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需求以及基本工具方法的学习欲望,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好奇心高,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应试性目的较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深入,需要在课堂上给予思路引导和及时的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及时反思。

2、案例教学目标:

1)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2)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掌握自然科学常识,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在“提出一个好问题”过程中,学会通过前期资料和背调拓宽视野、融入批判性思维以及开拓创新意识。

3)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教学组织与实施目标:

本课程基于其必修课课的属性,通过组织个人精读、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三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培养勤于阅读,敏于思考,善于发散,严于总结,实事求是,求真向善的科学研究的行为、思维和交流能力并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

(1)课后精读。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地方媒介治理策略、网红道德失范、媒介负面影响应对策略等文献为案例,讨论不同平台、不同媒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宏观层次下的家国问题、道德失范问题等。通过课后精读,引导学生进行文献精读以及文献笔记的撰写,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展开有效提问,进行有效分析,获取有效结论。

1:前期课堂上讲授论文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拆解理论及其结构,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基础。

2:课堂上分析媒介负面内容对学生的影响等相关文献,引导学生读懂论文,思考负面内容对自身的影响,引导学生接触媒介正向内容,并且以及通过改善媒介接触方式或频率等优化自身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接收。

 

(2)案例教学。首先,在研究选题环节,在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议题、热点议题的讨论中“把好关、巧引导”。例如,以培育国家意识作为研究方法的内核,结合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激发研究生在地方媒体治理、国家文化安全、国家形象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主旋律话题的关注。其次,在研究设计环节,通过研究范式、社会调研、质化和量化分析等研究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治理责任感。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发挥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方面引导学生在案例评析、日常作业、课堂互动中发挥更强的能动性,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图片3-4:选用盗月社新疆助农视频作为课堂案例,让同学们关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话题,以及相关视频传播效果和传播设计

 

3)课堂讨论围绕“提出一个好问题”的主题,组织课堂讨论“如果是你会如何针对乡村振兴进行研究?”通过乡村振兴话题引导讨论,让学生关注乡村,关注乡村经济,关注三农、关注助农,并且通过学生讨论后的课堂分享,进一步进行思路细化和主题拟定。

4、教学效果分析及教学反思:

1)宏观主旨方面。在课程思政案例指导下,学生在宏观主旨的把控下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转向对于助农、乡村经济等积极正向话题。   

2)主题拟定方面。在课程讨论及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主题拟定有了更加明确的逻辑思路,选题考虑上更多倾向宣扬正能量,针对媒介负面内容,例如道德失范、媒介治理等负面影响能思考其问题所在及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思政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严肃的话题的讨论往往较为片面,并且兴趣不大。针对此问题,首先,通过更加轻松有趣的视频案例能够寓教于乐,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下的现实问题。其次,给予愿意分享见解的同学肯定和鼓励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表达欲。最后,课程思政融入往往要求做到润物细无声,但同时细水长流更为关键,思政教育战线往往需要教师的长期投入与组织,这对教师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和洞察力要求较高,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以适应时代需求。